企业邮箱 OA 养生论坛 党群建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613号

  浙ICP备13018471号-1   Copyright © 2016 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
品牌建设 文化理念
/品牌建设

诚信如舟行天下——胡庆余堂对“诚信”文化的解读

公元1874年,杭州城发生了一件特大新闻,阜康钱庄的老板胡雪岩,号称胡大官人,在大井巷开出了一家胡庆余堂国药号。胡雪岩当时是国内首富,产业遍及钱庄、典当、生丝、茶叶等诸业。他五十岁按照其母亲的旨意要多做善事,才涉足中药业,开药号仅仅是他的副业,是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一个愿望。然而,世事难料,胡雪岩因经营丝业与外国势力抗衡,导致他一夜破产,所有的产业尽数倒闭,惟独“做药”的副业胡庆余堂尚使他名存后世!胡雪岩亲手经营胡庆余堂不过十年,而几度兴衰、几易其主的胡庆余堂却历经130多年,他的金字招牌及“戒欺”堂规依然不褪色,江南药王地位依然不动摇,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走进座落于杭城历史街区的河坊街,一座12米高“围城式”的晚清古建筑群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精湛的徽派建筑,恢宏的营业大厅,以及它特立独行的经营风貌至今犹存。漫步古建筑内,一股股浓郁的中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各种匾、额、牌,让人目不暇接。它们都有一个个出典和一个个故事,听之让人耳目一新。在诸多的匾牌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戒欺”匾。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外挂的,惟独该匾是挂在营业厅背后,面对经理及帐房,是挂给企业员工看的。这块匾是胡雪岩开办胡庆余堂宗旨的真实写照,由其本人在光绪四年(1878)亲自写就。“戒欺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可。”从戒欺匾上,我们看到了一家企业在力求这种道德上的自觉,这种道德首先表现在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而不像当前一些企业对生命的轻视甚至谋杀,在这种情况下,“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成为企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

  “采办务真”,这“真”,指的是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除了“真”,还力求“道地”。创建之初,胡雪岩派人去产地收购各种道地药材。如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购淮山药、生地、黄芪;去川贵采购当归、党参;去江西采购贝母、银耳;去汉阳采购龟板;去关外采购人参、鹿茸等等。从源头上就着手抓好药品的质量。

  “修制务精”,这个“修”是中药制作的行业术语。“精”就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员工要敬业,制药求精细。在胡庆余堂百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精心制药的故事。

  “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熬药,为了确保药效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有一老人前来为中新科举人的儿子赐求治癫狂病的药物,胡雪岩讨教老中医,说是要用“龙虎丹”,胡雪岩接过方子一看,里面有味药药性强烈,弄得不好会有危害。胡雪岩叫人配好方后,派药工在密室里,将药粉摊在竹匾上,用木棒反复写上“龙虎”二字,非要999遍才灵验,说是夜里药王托的梦。这则故事的真意,是把药物拌匀以防意外,试想写了999遍“龙虎”的药粉还有不匀之虞?至于药王托梦,无非是胡雪岩的一个托辞。要求在密室里操作,想来大概是要药工集中思想,保证质量罢了。

  胡庆余堂的“戒欺”理念,涵盖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在古朴的营业大厅上方,悬挂着一块“真不二价”的金字大匾。传说在古代有个叫韩康的人,精通医药,以采药卖药为生。市场上别的卖药者常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买主讨价喋喋不休。而韩康卖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药材,他不许讨价还价,他说我的药就值这个价,叫“真不二价”。胡雪岩引用“真不二价”,就是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再看颇有经营创意的“活鹿广告”,胡庆余堂制作全鹿丸时,要叫伙计穿着号衣抬着活鹿,扛着写有“本堂谨择X月X日黄道良辰虔诚修合大补全鹿丸,胡庆余堂雪记主人启”的广告牌,敲锣打鼓游街一圈,然后回来当众宰杀,以示货真无诈。此广告牌现存于中药博物馆内。

  胡雪岩不愧是一个深谙经营的巨匠,在他的经营活动中,还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教诲。他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之中,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兢兢业业为顾客服务。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来博物馆参观,听介绍胡庆余堂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惊叹不异。他说日本人标榜自己,是他们率先提出了“顾客是上帝”的观念,胡庆余堂在一百多年前就把顾客提到“养命之源”的高度来认识,其哲理比日本人的“顾客是上帝”更深,时间更早,真是了不起。

  “戒欺”是一种理念,贯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像一股滋润心灵的甘泉,不断地滋润着每一个药工的心田。在胡庆余堂内,有一副对联恰好是对“戒欺”的一种诠释,“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修”是指药材的整理加工,“合”是指撮药配方。修合虽无人见,但苍天在上,天理昭昭,惟有诚,方可得信于消费者,这种诚信制药,才是天道所在。《胡庆余堂雪记丸散膏丹全集》的序言中也有这样的警言:“莫为人不见,须知天理昭彰,近报己身,远及儿孙,可不敬乎,可不惧乎!”这种观点,虽说带有浓厚的宗教“轮回”色彩,但实际上是在强调企业的道德自觉。

  一百余年来,胡庆余堂形成的以“戒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正是今天我们着力倡导的诚信精神,不正是各种假冒伪劣制造者为之汗颜的绝好教材吗?







  回顾胡庆余堂所走过的创业之路,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以一片诚信记录下的“心”的历程。与大多数“老字号”的命运一样,胡庆余堂在走向市场经济大海的过程中也曾被“老”所累,跌入低谷。

  1996年底,以董事长冯根生为首的新一任领导班子入主胡庆余堂,他们用辨证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家老厂,为其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一代传人冯根生认为:一个企业特别是老字号企业发展过程是一个继承创新的过程。胡庆余堂百余年来提倡“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真不二价”等治业精神,一直享誉大江南北,对于这些祖上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新班子要一丝不苟的继承下来,但仅有这些显然不够,还要不断创新,才能发扬光大。

  于是,一系列重大改革在企业内部展开:

  首先调整产品结构,改革生产经营模式。过去胡庆余堂有11个分厂,生产100多个产品,生产能力分散,形不成规模。对此,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先集中提升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胃复春片、强力枇杷露等重点产品。从人员、设备、资金上形成合力,以保障重点产品、重点生产、重点销售,形成了以20%的产品实现80%的销售格局。

  制定规矩,改革管理。公司大胆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搬掉“铁交椅”,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动态优化组合相结合。为了合理和高效管理,推行“大办公室”模式,优化管理结构,把原来21个管理部门减为9个。为了确保物质质量,堵塞漏洞,公司严格采购供应和财务管理,对用款大户、物质采购部门规定了“AB”询价制度和审批制度。为了解决资金紧张,加快周转速度,公司规定成品库存不得超过一个月,原料的库存不得超过一个半月。这个苛刻的规矩一定,资金占用量一下子降了下来。

  创新机制,改革产权。1999年,公司对企业的产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让“工者有其股”,改制后的企业,既明晰了产权,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前只关心工资、奖金的员工,现在把注意力转到了企业的销售和发展上。

  经过三年整合,胡庆余堂每年实现利润均以超过100%的速度飙升。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观念,要适应市场经济这个“方圆”,得靠创新和诚信的“规矩”来实现。于是,“修成规矩,乃得方圆”八个大字又成了胡庆余堂诚信文化的新的诠释。

  在胡庆余堂新厂区碧绿如毯的草坪中,有两丛硕大的火荆,一丛被修成方形,一丛被剪成圆形,其意为:修成规矩,乃得方圆。这两丛“方圆”火荆以及它所表达的“规矩”理念,已成为胡庆余堂戒欺理念中最鲜活、最生动的一部分,它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约束和规范着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提升了企业的整个运作质量。为了执行国家《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我们从硬件的厂房设施、设备到供水、供电、空气净化;从软件的各项管理制度到每个产品的工艺、原始记录;都制定一整套“规矩”,使员工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道道有记录、件件可检查。企业制定了1000余个制度、文件、规程,并于2000年初,先行通过国家GMP认证。

  无论是进入厂区的入门券,还是食堂的饭票,企业都能给它注入文化因子。入门券和饭票上印的是被精心设计的有关胡庆余堂的戒欺精神和中医药常识,这些东西不但文化底蕴浓厚且新意盎然,让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受到一次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说,胡庆余堂这种渗透到企业每一个细节的企业文化,的确起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杭城,在胡庆余堂国药号门前,数百人排起了长队购买“非典”预防药,随着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中药材供应价节节攀升,胡庆余堂非典预防药配方中有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连翘等十味中药材,零售价是5元多,当时就金银花一味来说,原价每公斤20元的已涨到280元,成本就要4.2元,平均每贴亏1元多。为了杭州人民的健康,胡庆余堂上下众志成城,每日每夜奔波在全省各地,保质保量地采购药材,在整个“非典”期间,胡庆余堂的预防药不但没有一天短货,没有一次提价,还带头向抗非典第一线的各界人员赠送,为了这次抗非典,胡庆余堂总共亏损了50万元。胡庆余堂人自豪地说:胡庆余堂创建初期,江浙一带曾流行瘟疫,胡雪岩当机立断,免费开仓赠送辟瘟丹,济世救民,这就是我们的规矩,危难之中见本色。

  在当今企业界,构建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胡庆余堂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需求,当成一项实实在在的大工程来抓。冯根生董事长说:我是胡庆余堂解放前的最后一个末代弟子,追随胡庆余堂已将五十多年了,继承发扬了中药事业,我所崇尚的诚信原则,就是“戒欺”,这既是祖国中药业传统的行规,也是胡庆余堂的堂规,“戒欺”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质量不能欺骗,二是价格不能欺骗。凡事替别人想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自己,一切就变得很简单……。


  胡庆余堂的企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中国中药的发扬壮大的历史,胡庆余堂百年来形成的中药文化是祖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1987年,胡庆余堂投入巨资,在建筑群内创办了我国首家中药博物馆,其内展示了中药起源和发展、胡庆余堂“戒欺”文化、以及中药传统制药器具和上万种中药植物、动物、矿物标本,堪称中药的海洋。其中有七千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时期、西汉长沙马王堆、宋代泉州湾沉船中出土的药材,有珍贵的马宝、狗宝、丑宝、猴宝中药四宝,有1. 8米高,3 . 6米长的犀牛实物标本等。在博物馆外围圈内,先后开辟了药膳厅、庆余中医馆,将胡庆余堂发展成集旅游、购物、保健为一体多元化企业。

  1988年,胡庆余堂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为浙江省、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尉建行、李瑞环、李岚清等先后亲临博物馆,并挥毫题词,殷情勉励。

  2002年,胡庆余堂上榜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胡庆余堂”认定为浙江省首届知名商号,在社会着力治理“信用”环境的时空中,胡庆余堂能获此殊荣,更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目录。

  诚信如舟行天下,在一百三十多年的制药历史中,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原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以“戒欺”为内涵的人文精神,胡庆余堂品牌,就是在“戒欺”文化的浸润中酿成。